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中國工會新聞
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網(wǎng)>>中國工會新聞>>勞模風采

身邊的大國工匠:為火箭“心臟”做“瓣膜”

——中國航天六院西安航天發(fā)動機廠鉗工楊峰的故事

2016年11月21日09:09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打印 留言 論壇 網(wǎng)摘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楊峰在工作中。記者 毛濃曦 攝

航天界有句名言:“發(fā)展航天,動力先行。”“彈、箭、星、船、器”飛向太空,都離不開一個關鍵部分——火箭發(fā)動機。因此,火箭發(fā)動機被喻為火箭的“心臟”,而火箭發(fā)動機閥門被喻為火箭“心臟”的“瓣膜”。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西安航天發(fā)動機廠25車間機加二組的班組長楊峰,就是為火箭“心臟”做“瓣膜”的領頭工匠。

“車鉗焊磨銑一絲不茍,彈箭星船器萬無一失”

火箭發(fā)動機閥門十分精密復雜,有4種型號、1萬多個零部件;這個閥門又十分重要,它必須精準無誤得像心臟瓣膜一樣開合,掌控著燃燒劑、氧化劑的流量、壓力,使二者混合燃燒,產(chǎn)生恰到好處的推力——火箭就是靠這一推力飛上太空。

“1萬多個零部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它就靠我們工人的技能水平與機床相結合來實現(xiàn)。從2000年到現(xiàn)在,我們的精度水平已經(jīng)從0.05毫米提高到了0.005毫米!睏罘遄院赖卣f。

《工人日報》記者在楊峰所在車間看到:高大的鋼結構廠房下是一排排車床、銑床、鉗臺、加工中心等設備,楊峰的工友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安靜而緊張地操作。刷著漆的地板干凈得發(fā)亮,墻上滿是規(guī)章制度、任務考勤、書畫作品。廠房高處的橫幅上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車鉗焊磨銑一絲不茍,彈箭星船器萬無一失!

楊峰隨手拿起一個正在去毛刺的零件對記者說:“別看只是去個毛刺,肉眼看、刷子刷、放大鏡看,得認認真真才能分毫不差!

記者注意到,在許多工作臺上,工人們都是拿著放大鏡、顯微鏡在檢查各種零部件!伴y門的標準有16個字:開啟自如、執(zhí)行有力、分毫不差、滴水不漏,任何一點遲滯、偏差,火箭就會偏離軌道!睏罘逭f。

楊峰最自豪的是在中國首次成功登月的過程中,他貢獻了智慧和手藝。

2013年12月2日1時30分,我國發(fā)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嫦娥三號”由月球著陸器和140千克的“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發(fā)射后,經(jīng)過10多天的太空飛行,到最后階段利用月球引力登月。這么重的精密設備如何克服重力加速度、實現(xiàn)軟著陸?楊峰干的就是其中的關鍵部分——著陸器變推力主發(fā)動機上的兩組定位孔。

聽起來沒啥,實際難度很大。

楊峰以前干的都是推力只有1500N的發(fā)動機,這次推力一下子提高到7500N,對零部件的要求標準空前提高!按蜻@兩組定位孔,要求孔的軸線與端面的垂直度誤差小于0.005毫米,確保推力垂直,偏一點探測器就會摔下去,精度提高10倍,以前從沒干過這么高精度的活兒。”

找平,二次裝卡,鉆中心小孔,鉆孔,粗鏜,精鏜……整整7天,楊峰把自己關在廠房里,不分白天黑夜地琢磨。干完活,確信萬無一失后走出車間,他已經(jīng)瘦了好幾斤。

2013年12月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成功著陸月球。這邊西安南郊工廠的車間里,楊峰的一顆心才真正踏實下來。

“技術大家都差不多,關鍵是解決問題的思路”

楊峰經(jīng)常應邀表演他的神奇技能:用打孔的機器去鉆一大疊紙。

只見他站穩(wěn)腳跟,凝神靜氣,雙目炯炯盯住鉆頭,穩(wěn)穩(wěn)地、均勻地下鉆,只聽“嗞”的輕微一聲,紙屑輕揚!10張!睏罘遄孕诺卣f。取下紙疊數(shù),“1、2、3、4、5、6、7、8、9、10。”不多不少,正好鉆透10張紙,此時楊峰長長的、飛翹的雙眉一舒,沉穩(wěn)自信的臉上多了一絲俏皮。

“你咋知道是10張?手勁、眼力這么神?”幾乎每個看過表演的人都這么問。

原來訣竅都在鉆頭上,一般人用常規(guī)鉆頭鉆,手勁很難拿捏。楊峰稍微動了下腦子,把鉆頭磨出一個角度,使紙屑能夠一張張地排出,這時憑他的手勁準確下鉆,只需要數(shù)排出的紙屑,就知道鉆了多少張紙!捌鋵嵓夹g大家都差不多,關鍵是解決問題的思路,后者才是更重要的。”

有一次,車間接到任務,加工一批總裝直屬件。按照設計,這個活有很多螺絲嘴。開始干活后,麻煩了。因為螺絲嘴太多,每干一個活,都需要占用五六臺車床、五六個人流水作業(yè),這樣其他活全都干不了。

楊峰于是琢磨上了,要把這么多車床都騰出來,只能找一種設備把所有的流水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都囊括了!澳懿荒芤浴姟嚒脭(shù)控加工中心?”

“咋能這樣?”大家一下就炸鍋了,自他們學習、工作以來,從師傅到同行,加工這類活從來都是“車”,怎么能用“銑”呢?

在機械加工行當,“車”是零件轉(zhuǎn),刀不轉(zhuǎn);“銑”是零件不轉(zhuǎn),刀轉(zhuǎn);“車銑鉗磨”分得很清楚。數(shù)控加工中心是近年來的新設備,是以“銑”為主、集“車銑鉗”為一體的新工具。楊峰覺得這個設備功能齊全,只要能以其主要的銑加工代替車加工,其他的車床就能全部解放出來了。

變了思路,馬上開始嘗試,結果一舉成功,難題得到解決,生產(chǎn)效率大幅提高。此后,這項多次獲得技術革新獎的生產(chǎn)方式,就被經(jīng)常運用到該類產(chǎn)品的加工上。

“干活是種樂趣,就像小時候做火柴槍一樣好玩”

上世紀90年代初,楊峰所在工廠還是秦嶺深山中的三線企業(yè)。他到廠辦技校學習,看到墻上刷著標語“工人也是人才”。他一直記得這句話。

畢業(yè)后上班,他遇到的第一位師傅是位嚴師。只要沒活干,師傅永遠是兩句命令:磨鉆頭去、銼平面去。

楊峰經(jīng)!巴邓嚒,他嘴甜手勤地和那些師傅套近乎,暗中觀察他們干活的動作、步驟,事后細心揣摩、試驗,好多絕技就這樣“偷”得。更讓楊峰受用終身的,是老師傅們身上的那種工匠精神。

加工“蝶盤”的任務落到楊峰肩上后,為了防止停頓影響質(zhì)量,每到生產(chǎn)時他就斷絕喝水,以避免加工過程中上廁所。有次生產(chǎn)任務很緊,為了搶時間,他將工服直接套在外褲上,結果干活時過于專心,工褲掉下來也不知道,差點被絆倒,被工友們引為笑談。

“不像有些人覺得干活上班沒有意思,干活對我是種樂趣,就像小時候做火柴槍一樣好玩。”楊峰說。

現(xiàn)如今,楊峰已是企業(yè)的“寶貝”,獲得了全國勞模、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特級技師、全國技術能手等諸多榮譽。多年來,他的創(chuàng)新成果顯著提高生產(chǎn)力的達30多項。

“干事情只要用心,離成功就不遠了。當然你得舍棄很多東西,有舍才有得嘛!睏罘逭f。(記者 毛濃曦)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熱點專題
新聞檢索:    

全總要聞

全總發(fā)布會

勞動觀察